海洋地质前沿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综合评述

  • 全球变化——一种新的地球观

    何起祥;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球现——全球变化的思想。据此认为,地球演化的历史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自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历史。各种地质作用因素,处于动态平衡的统一系统中,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文章列举始新世时澳大利亚与南极板块的分离、火山活动和白垩纪末的灾变事件等所引起的一系列全球性的变化,並指出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未来时,应以全球变化的思想为出发点,否则将自食恶果。

    1987年12期 No.6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0 ]
  • 从北海第四纪地层、沉积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

    杨子赓;

    本文简介荷兰海洋研究所D.Eisma博士和Cadee Gerhard C博士在海洋地质研究所作的关于北海第四纪地层、沉积研究的报告。其内容——陆架海沉积过程中的侵蚀堆积规律;现代悬浮体沉积作用的因素;生物对沉积物的侵蚀、改造、粘结及沉积作用等,对研究我国东部陆架海第四纪地层及沉积很有参考价值。认为从事陆架区第四纪地层的对比研究,必须把沉积作用及其历史过程置于重要地位,而相序变化的研究乃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987年12期 No.61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大洋锰结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孔祥瑞;

    本文从物质来源、富集过程、沉淀方式、生长速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简述了锰结核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並对我国的这项研究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1987年12期 No.6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概况

    侯桂卿;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并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海域;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经历了50年代的缓慢兴起、60年代的发展,与70年代的跃进时期;海洋油气产量与油气资源储量、开发程度密切相关。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反映了当今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1987年12期 No.6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大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В.А.Ланаев;谈惠芳;

    <正>地壳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课题首先由苏联一批地质学家(Ю.Ф.Макогон、А.А.Трофимук等)于1966—1972年间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奠基性著作在油气地质上开辟了新的方向。他们研制了天然气水合物矿田的普查勘探方法以及储量的计算方法,促使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矿田(麦索亚赫矿田)投产,并为诺里耳斯克城提供了天然气。

    1987年12期 No.61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究

  •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的粘土矿物及其指相意义

    许红;

    <正>东海陆架盆地中已有1 2口井揭露了第三纪地层(不包括外国公司的钻井)。笔者在参与海陆主要含油气盆地对比研究的课题中曾对已钻遇地层中粘土矿物的来源、.形成环境和指相意义进行了探讨,得出几点肤浅认识。1、粘土矿物的种类和产状据五口井的钻井地质报告,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

    1987年12期 No.6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板块运动的验证及其驱动力来源的一种新观点

    董贻平;

    <正>板块的运动以及大陆是否沿着理论上所预测的路线漂移,用超长基线干涉仪(VLBI)进行的板块之间的精密测距,已得出了肯定的答复。美国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报道了国家航天局地壳动力学计划的VLBI最新测量结果。在北美西部、太平洋中部和日本设立了若干站位经常记录来自以一个无限远距离的类星体作为固定参考点的无线电噪音,

    1987年12期 No.6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板块构造与汞的成矿作用

    朱佛宏;

    <正>汞矿床一般分布在地中海—亚洲和环太平洋带的中、新生代褶皱区和现代火山活动区。汞具有非常低的热容量,甚至在标准状况下其蒸汽压也很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蒸汽压迅速增大。因此,汞的沉降条件要求:1、具备渗透性小的阻挡层和圈闭构造;2、有孔隙度高的岩石(砂岩、砾岩)作为沉淀介质。

    1987年12期 No.6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多金属结核内有用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周世光;

    <正>多金属结核即所谓锰结核,是由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的海底自生沉积物,通常含有50多种元素,其中Mn、Cu、Ni和Co等为结核中的有用元素。锰结核的成因比较复杂,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不同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不同生长作用所形成的锰结核其化学成分也大不一样。因此,研究这些有用元素的分布特征,对了解锰结核的成因有重要意义。

    1987年12期 No.61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推广“淤改”经验 稳定黄河流路

    丁东;董万;

    <正>黄河自古以来,频繁改道,1855年即由江苏改道入渤海。近40年来,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决堤灾害,但随着泥沙的淤积,河床抬升,两岸的护河大堤逐年增高,险情依然存在。自郑州始,下游700公里的河床普遍高于地面,山东省滨州市段黄河洪水位竟高出周围地面11—12米。人们形象地比喻黄河为"天上河",仰视黄河,危如累卵。因此推广淤改经验,稳定黄河流路,化险为夷,化弊为利,十分迫切。

    1987年12期 No.6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从沉积物表层取样的新装置

    丁禾;

    <正>沉积物与水的分界面是研究较小动物群以及细粒沉积物组分的关键部位。但是,采集现代沉积物样品时使用的的各类抓斗都不能很好地密封,在向甲板上提升的过程中样品难免流失,大部分取芯器能严重破坏表层沉积,箱式取芯器又很笨重,不适于在小船上作业。本文介绍的这种新型取样器,是专为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而设计的,所采样品面积为100平方厘米,厚1厘米,体积100立方厘米。

    1987年12期 No.61 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 普鲁霍特湾石油产量达到7亿吨

    沈政威;

    <正>阿拉斯加北坡的超级大油田——普鲁特霍湾油田是世界上可采储量最多的18个大油田之一。1987年3月累计石油产量已约达7亿吨,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产油最多的东德克萨斯油田。东德克萨斯油田用了56年时间采出7亿吨油,而普鲁特霍湾油田仅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就打破了这一纪录。

    1987年12期 No.6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西德超深孔开钻

    石磊;

    <正>由联邦德国研究与技术部投资,于今年9月18日在上普法尔茨北部山区,开钻了一口计划深度将达14000米的"地球超深孔"。该孔位于温迪舍施恩巴赤西部5公里处,选择该区打深孔是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6亿年。西德科学家认为,这一深孔具有极大的科研意义和经济价值。

    1987年12期 No.6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亚洲石油及天然气图再版

    <正>1:500万亚洲石油及天然气图修订第三版已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出版,该图包括构造、海域的钻孔柱状图、速度剖面及测深资料,共4幅彩色图。

    1987年12期 No.6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成立冰芯工作组

    董贻平;

    <正>地球上的冰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美国科学家于1986年11月组织了冰芯工作组(Ice Core Working Group)它附属于极地研究委员会。1987年4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冰芯分析讨论会上,ICWG提出了美国全球冰芯计划。ICWG主席P.A.Mayewski说:"我们正在制定冰芯研究的战略,并促进与能利用我们资料的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的联系"。

    1987年12期 No.6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美、日石油公司与中方洽商渤海中部和莱州湾探油

    卢林松;

    <正>渤海地区中外合作勘探开发海上石油又有新进展,中日、中美的谈判进展顺利,可在近期内达成协议。莱州湾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邻近胜利油田,海水较浅。目前日本石油资源开发公司正与我方洽谈,以莱州湾24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为勘探对象,签订第二个渤海中日合作项目。

    1987年12期 No.6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建成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钮惟恭;

    <正>由国家海洋资料中心研制的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最近在天津建成,并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现存贮国内外80多年来8000多万站次的海洋数据。9月24日,中国知名海洋学家参观时,称赞它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是我国海洋数据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应用系统。它对我国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整治、海洋工程和科研、海洋环境保护、国防建设、海洋渔业和经济计划的决策等,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987年12期 No.6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许靖华教授在鲁考察获重要发现

    张明书;

    <正>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近几年来运用比较大地构造学原理,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中国大地构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8月19—22日,许靖华教授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等陪同下,考察了莒南-日照蛇绿岩带,其目的是验证苏北板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上冲的设想。按照薄壳碰撞理论,杨子板块北部(即苏北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应当有混杂岩带,胶东半岛上会出现来自杨子板块的推覆体系。

    1987年12期 No.61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四号”船开赴南海进行地质调查

    青友;

    <正>"海洋四号"地质调查船在中、东太平洋地质综合调查之后,经过3个月的短期休整,于10月8日开赴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综合地质调查。预计进行的多频探测、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测深等地球物理测线总长达5000公里,同时还组成登岛队对南沙群岛进行陆地勘测活动。

    1987年12期 No.61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将全面地推行科研项目管理

    徐脉直;

    <正>根据今年5月在江陵召开的"石油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从1988年开始,将全面推行科研项目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实际上包含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从立题论证开始,包括科研工作进展过程中的计划、组织、经费、物资条件、

    1987年12期 No.61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水深测量的新进展

    丛鸿文;

    <正>随着海洋各学科的发展,不仅要求探测深海的水深,而且要求测深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此,美国国防部海道测量局使用19500 0多个海洋观测站的大量历史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编制成适于200米以下水深的"回声测深修正表"(即马休斯表),经过不断修订完善,已刊第三版,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使用该表进行声速改正后的水深,其精度一般为±3—±4米,极限误差为10米。

    1987年12期 No.6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建立起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剖面

    张明书;

    <正>海洋地质研究所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组,在部、局和许多兄弟单位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5年的努力,在西沙3个全取芯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碳、氧稳定同位素地质学、元素地球化学、岩石地层学和沉积地质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综合途径,建立起了我国西沙海域的礁相第四纪地层剖面。

    1987年12期 No.6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成果通过评审

    张明书;

    <正>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工作,在省科委组织领导下,用了8年时间,耗资1000多万元,经全省80多个单位5000多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已胜利完成,各个专题调查报告和综合报告以及所有图件,于10月7—10日在青岛通过了省级评审验收。

    1987年12期 No.6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XGJ-1显微镜光度计通过部级鉴定

    刘崇保;

    <正>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刘崇保工程师与四平市光学仪器厂联合研制的"XGJ-1显微镜光度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87年4月完成。1987年10月20—22日在上海通过部、省级联合鉴定。与会专家及代表来自高等院校、煤炭部、石油部、冶金部、地矿部等共48位。

    1987年12期 No.61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集》出版

    赵海波;

    <正>《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已于近日出版。该《图集》是地矿部重点科研项目(编号:82013),是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六五"期间两大科研成果之一。《图集》由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编制,海洋地质研究所参加部分工作,何廉声、陈邦彦任主编,由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印刷出版,比例尺为1:200万,由1 3套4拼图组成,包括地质矿产方面4套、海洋地质方面3套、地球物理方面6套,编图范围为:东经104°—122°,

    1987年12期 No.61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0 ]
  • 荷兰海洋地质学家访青

    路石;

    <正>荷兰海洋研究所D.Eisman和Cadee Gerhard C博士,于10月14—16日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访问讲学。讲学期间,D.Eisman博士作了"北海晚更新世地层及沉积作用"和"北海现代悬浮体沉积作用"的学术报告;Cadee Gerhard C博士作了"生物对沉积物及沉积作用的影响"学术报告,并放映了"生物对沉积作用影响"的录相片。

    1987年12期 No.61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东海电火花剖面试验获可喜成果

    王予;

    <正>东海电火花剖面试验工作于5月上旬由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奋斗三号"船在温东海区进行,首次试验获良好成果。本次试验海域水深为35—100米,船速4—6节,仪器为EG&G系统浅地震剖面仪及其电火花震源。试验中对不同的震源能量及频率等仪器因素,进行了反复测试,以选择最佳参数值。试验结果,以震源能量1000焦耳、频率(频带)100—800赫的效果较好。量程选用500毫秒,记录深度可达400米左右。对该区埋藏深度为200—300米的基岩起伏面能清楚地显示出来。由

    1987年12期 No.61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1988年可能在青岛举办“盆地分析讲习班”

    蔡乾忠;

    <正>按照CCOP专家访华计划,著名石油地质专家伊利谢维什奇博士原拟于今年8月来华至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江陵综合地质大队和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讲学,并进行有关东南亚地区盆地编图指导(海洋地质研究所是中国海域盆地编图单位)。但由于突然患病,未能从曼谷起程。最近他给海洋地质研究所有关人士来信希望重新安排来访,以便继续完成CCOP专家访华计划的使命。据此可望明年海洋地质研究所将重新组织"盆地分析讲习班"。

    1987年12期 No.6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海岸带开发及其自然环境的保护

    朱佛宏;

    <正>1986年9月6日至13日,国际地理协会滨海环境委员会在西班牙召开了"人类活动对滨海环境的影响"学术讨论会。来自西班牙、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苏联等15个国家的33位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议的报告中,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滨海区自然环境在人类作用下的变化问题上。意大利亚德利亚海沿岸的人类活动,如港口和休养地的建设以及泻湖和低湿地的疏干,都引起了沿海地貌景观的强烈变化。

    1987年12期 No.6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0 ]

会讯

  • 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在渥太华召开

    林泉;

    <正>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于8月1—9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英、中、苏、德、日、法等35个会员国,以及10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其中,以刘东生为团长、何起祥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计19人。大会收到论文958篇。会议就1983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 1届会议以来的各国第四纪研究成就和进展,配合论文报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还举办了Poster展览,

    1987年12期 No.6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X射线分析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曲高升;

    <正>由地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建材总局建材研究院联合召开的"国际X射线分析技术专题研讨会"于10月11—17日在北京建材研究院宾馆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国和香港地区以及地矿部、建材总局、中科院、国家教委、核工业部、冶金部、化工部等系统的代表计120人参加了会议。

    1987年12期 No.6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第一次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年代学学术讨论会在合肥举行

    业渝光;

    <正>中国第一次热释光(TL)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6—30日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矿部、国家地震局、水电部、文化部和二机部系统33个高等学校和研究所的5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1987年12期 No.61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事件学术讨论会”在青岛召开

    张明书;袁晓茂;

    <正>由IGCP218项中国工作组主持召开的"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及事件学术讨论会"于10月23—27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北、辽宁省水文地质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学报》编辑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1987年12期 No.61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第四纪孢粉学及学术交流会在青岛召开

    杨美芳;李旭;

    <正>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纪孢粉讲学及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10月13—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中科院、地矿部、石油部、高等院校等29个单位的代表共45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Walker教授和莫那西大学Kershaw博士应邀主讲。

    1987年12期 No.6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部情报交流会在苏州举行

    莫杰;

    <正>地矿部1987年科技进展情报交流会,10月27日—11月1日在苏州市江苏地矿局疗养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地矿局、专业研究所、情报网和院校情报室的负责人共98名代表。夏国治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对情报如何为部提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做好服务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1987年12期 No.6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

    丁东;

    <正>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5日在杭州举行。会议代表159人,提交论文192篇。大会期间,考察了全国海岸带开发重点地区之一——绍兴。会议决定,会后将尽快出版《海岸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版);并计划于1988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际性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学术会。

    1987年12期 No.6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质谱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年会

    寇亚平;

    <正>中国质谱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年会于1987年10月29日—11月3日在西安(省体育馆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42个单位的7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38篇学术论文。代表们就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在地质、水文、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上美国Finigin-MAT质谱公司和英国VG公司还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最新质谱仪。

    1987年12期 No.6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