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郇金来;冯丹;叶青;周伟;代百祥;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北部湾盆地东北部乌石W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厚层砂砾岩低渗储层储集物性的非均质性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测井参数,通过地质建模建立不同井区储层物性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了有利含油储层的分布特点。研究表明:(1)流沙港组三段Ⅱ油组储层总体为中孔低渗,渗透率平面变化趋势与孔隙度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近物源区储层为中孔特低渗;处于近物源与远物源之间的中部地区为中孔低渗;远物源区则为中低孔中渗。(2)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主控因素为埋深(压实)、泥质含量、岩性(粒度、岩石成分)、溶蚀和破裂的非均质性等。(3)相对高孔储层区位于2/3/5井区及7井以南小断块,为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而相对高渗储层区则多位于8、9井区,为有利含油气储层之油气开发潜力区。
2024年09期 v.40;No.502 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6K]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4 ] - 李熙盛;
为了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A油田珠江组ZJ452强非均质性储层的储层质量及流体渗流规律,采用了储层构型分析与多层次自动聚类算法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FZI)和储层质量参数作为判别参数。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贝叶斯判别流动单元智能分类技术,将ZJ452储层定量划分出Ⅰ、Ⅱ、Ⅲ3类流动单元。通过流动单元判别公式进行体计算,建立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分析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特征,得出ZJ452储层虽然空间上表现为强非均质性,但平面上Ⅰ类流动单元和Ⅱ类流动单元连片分布连通的结论。本研究为惠州A油田ZJ452强非均质性储层油藏挖潜指明了方向。
2024年09期 v.40;No.502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3 ] - 仝长亮;吴祥柏;陈飞;朱钰;李高聪;贾建军;
潮流是塑造琼州海峡东口海底地貌的主要动力,研究潮流作用下的沉积物运动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峡的水沙通量、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化。根据对2008和2015年研究区249个站位所采集的表层样品调查数据的研究统计,海峡东口沉积物以砂砾质为主,其分布规律与潮流的强弱和方向关系密切,运动形式主要为推移方式。为了进一步研究沉积物的运移与海底地貌的动态关系,利用沉积动力学模型估算了琼州海峡东口的潮流过程、沉积物输运率和侵蚀淤积强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大潮时,东向急流的流速为0.9~2.0 m/s,西向急流为0.8~1.7 m/s,中潮和小潮的潮流流速约为大潮时的50%~60%。总体上,东向流强于西向流,但在海峡北岸和中央水道,西向流始终强于东向流。大潮时,全区沉积物的活动频率普遍较高,均值可达60%,其平均输运率在10~(-2) kg/(m·s)量级;而中小潮期间,活动频率均值仅为18%左右,平均输运率比大潮期小1~2个数量级。沉积物整体输运方向为东向,但在海峡北岸净输运方向为西向。从侵蚀淤积强度的分布可知,研究区的浅滩堆积速率较高,水道的侵蚀速率较高,量级可达10~(-1) m/a。
2024年09期 v.40;No.502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3K] [下载次数:124 ] |[阅读次数:4 ] - 马乐;陈健斌;俞永庆;王亚梅;王国阳;黄渊源;吕燕玲;丁咚;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究了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1993—2022年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再波动增加的阶段,现行河口岸段为主要淤积区,陆地面积每年增长约1.67 km~2,刁口河岸段为主要侵蚀区,陆地面积每年减少约2.15 km~2;入海水沙与河口面积变化在1993—2001年自然水沙输运时期存在周期为4~5 a的负相位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然水沙输运时期(1993—2001年)气候变化主导了河口蚀退-淤进,人工水沙调控时期(2002—2022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
2024年09期 v.40;No.502 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下载次数:88 ] |[阅读次数:3 ] - 朱超越;李金山;李安龙;沈昆明;王盼盼;闫志超;袁琳;
崂山湾是山东省青岛市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地。选取崂山湾自2005年至2020年间的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研究崂山湾的岸线时空变迁,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岸线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且对进一步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做出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崂山湾海岸线长度整体增长6.75 km,湾内面积减少18.01 km2,自然岸线减少3.41 km,人工岸线则增长10.16 km,人工岸线比例呈增长趋势。(2)2005—2010年,崂山湾海岸处于缓慢侵蚀状态;2010年以后,崂山湾海岸处于淤进状态,其淤进主要来源于鳌山头以北的填海造陆和滨海工程建设;2015年以后,随着海岸工程建设的逐渐完善以及城市蓝色海湾战略的实施,海岸线淤进速率相对放缓。其中,用于渔业发展的围垦养殖和城市建设进行的填海造陆和滨海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是驱动崂山湾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3)针对崂山湾目前海岸线变化现状,建议通过工程措施和植被生态修复手段相结合进行综合施治,以有效推进崂山湾海岸带的生态防护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09期 v.40;No.502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3 ] - 王海根;顾效源;王庆同;杨鹏;宇星辰;张家浩;毛方松;葛祥威;
对取自渤海海峡南部海域的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粒度、~(210)Pb和~(137)Cs同位素测年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并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近百年来重金属污染的过程及程度。结果表明:柱状样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05 cm/a,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一定的粒级效应;各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则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且自2013年以来呈明显降低的趋势。重金属沉积记录显示出3个阶段特征:1977年以前,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1977—2001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突出的阶段;2001—2021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阶段。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2024年09期 v.40;No.502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4 ] - 童思友;杨林翰;郑靖甲;徐秀刚;
浅海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一般体积小、埋深较浅,且由于其材料制作上的特殊性,目前应用水声探测方法达不到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从地声数值模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多道地震这一地声探测手段来实现对海底浅层微小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首先,基于波动理论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对于微小目标体的正演模拟,探索不同激发主频、不同海底形态、不同掩埋深度情况下浅海微小目标体的地声传播响应特征,总结微小目标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地声传播规律;其次,通过成像精度更高的逆时偏移技术,实现对于微小目标体的位置、形态的高精度成像。不同浅海微小目标体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采用多道地震的地声探测手段,能够实现对于浅海微小目标体的高精度探测,探测的微小目标体成像位置准确、形态表征良好。
2024年09期 v.40;No.502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3 ] - 王珍熹;梁雍祺;高攀;钱娜;周力平;
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海洋地球化学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对海洋大规模直接观测难度较高,且海洋内部结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多样,通过研究数据解译海洋地球化学过程机制和海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往往需要对多种海洋物理和化学参数进行协同分析。海洋数据可视化软件作为高质量呈现数据视图的媒介,具备分析、处理、可视化数据的强大功能,可作为直观研究海洋学数据的有力工具。目前,国内关于海洋数据可视化软件的介绍多侧重原理,缺乏关于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本文详细介绍了Ocean Data View(ODV)和Java OceanAtlas(JOA)的基本操作及数据可视化流程,对断面图、平面图、瀑布图等多类图式的绘制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并对比这两种软件的差别;通过实例介绍ODV的开发功能在处理和可视化数据方面的优势及其在海洋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2024年09期 v.40;No.502 9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0K]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