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佛宏;
<正>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可分为两种类型的造山体系:火山弧与被动大陆边缘的碰撞体系和火山弧与活动大陆边缘或比较古老岛弧的碰撞体系。属于第一类的有巽他(印度尼西亚)弧的东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西兰岛弧。属于第二类岛弧体系的主要有库页岛-北海道、日本、菲律宾岛弧和巽他岛弧的西部等。除了上面所说的岛弧外,在本区内还有千岛、马里亚纳、汤加等年轻的火山弧,它们的生成与新构造运动发展阶段有关。
1987年08期 No.5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丁禾;
<正>以前进行的许多调查和分析,曾经揭示出太平洋中锰结核的丰度和成分变化的一般特点。锰结核区域性相变的规律是,大量的锰结核一般都局限在沉积速率极其缓慢的地区,在有些情况下还与沉积间断密切相关。相反,在陆源物质、钙质生物碎屑或火山沉积物较多的地区,则锰结核很少。后来还发现,中太平洋锰结核的丰度与沉积层序有关。但对锰结核在小范围内的变化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地质因素,
1987年08期 No.5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沈政威;
<正>西德和其它国家为寻找油气资源联合制定了SEATAR计划,即东南亚大地构造和资源研究计划,並且根据该计划确定了一部分感兴趣的地区。西德联邦地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的卡尔教授在论述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运动的形成时指出,大陆运动使冷而刚硬的岩石圈,即俯冲板块的地壳,进入了更深、更热和不太刚硬的软流圈中。洋壳下潜到了大陆或岛弧地带之下,並且失去了其上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被圈闭和聚集起来,
1987年08期 No.5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丁禾;
<正>西太平洋的伊豆-小笠原群岛位于火山群岛的海沟一侧,由三组岛屿形成一条南北向的岛链。父岛是第二组岛屿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24平方公里,北距东京达1000公里。在父岛上可以区分出四个层系,其中三个为始新世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一个为中新世石灰岩组合。玻质古铜安山岩位于始新世火山岩系的下部,是这类岩石的典型分布区。
1987年08期 No.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М.Н.Алексеев;朱佛宏;
<正>~~
1987年08期 No.5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陈秀澄;
<正>许多边缘海中都包含有一些无序而且不相关的磁异常区。边界方向和扩张方向之间的经验关系表明,边缘长轴走向与扩张方向成锐角的所有边缘海(南纬13.5°、东经151.5°之东北的珊瑚海、马里亚纳海沟、西菲律宾海盆中部、委内瑞拉海盆)的磁类型是无序的。相反,边缘长轴走向与扩张方向正交的边缘海(劳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四国海盆、哈佛海盆、南斐济海盆、南纬13.5°、东经151.5°之东南的珊瑚海)的磁异常分布都成条带状。
1987年08期 No.57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赵迺淼;
<正>北冰洋浅海的石油钻探中唯一的技术难关就是要对付更多的困难条件,费用也昂贵得多。从1945年莫比尔公司在墨西哥湾打了真正的海上第一口井之后,海上油气勘探技术不断完善,逐渐地适用于越来越深的海域和更恶劣的环境。但在海上钻探的四十年历史中,海上石油勘探技术並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革命性的变化。有些进展通常只是由于推广和改进已证实有效的技术而取得的,而不是从根本上研制新的工程技术设计。尽管海上石油工业以冒险和无畏而著称,但石油工业集团在将处在太空时代的钻探技术应用于海上时仍旧是缓慢而慎重的。
1987年08期 No.5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沈政威;
<正>1985年底,在挪威海域作业的半潜式钻井船"西方先驱"号因浅层气井喷而遭受惨重损失。为此,Hydril公司最近研制了一种独特的海底防喷器组。该防喷器组中采用了一只导流器,在进行海底作业时将这一导流器放在海底,从而可以在钻遇含浅层气的砂层时仍可继续往下打钻。由于使用了这一新的防喷器组,可以在不移动钻井装置的情况下,在海底对浅层气进行分流、循环压井或者一边撤离井位,一边在海底分流,与常规的水线以上的导流器系统相比,
1987年08期 No.57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 侯桂卿;
<正>1、新型自升式平台据1986年第10期《Oil&Gas Journal杂志》报道:最近Mobil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等在墨西哥湾安装了一座深水自升式钻采平台。平台有16根直径2.13米、长134米的桩腿,从海底到钻机顶端高328米,是该公司目前使用的最高的一座平台。
1987年08期 No.5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徐脉直;
<正>海洋地质研究所在1986年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科研成果评审中有四项成果获奖。"黄河口区海岸带(陆上)第四纪地质及地貌调查"、"山东半岛滨海砂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区划图和说明书"获科技成果三等奖;"古地磁测量仪器智能化改造"获科技成果四等奖;"青岛市平度县城供水水源勘探"获找矿四等奖。
1987年08期 No.5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路石;
<正>首次在太平洋利用多道地震和声纳浮标获取1000多公里地球物理剖面。首次横跨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0380米处做地球物理剖面,获得海沟两侧沟弧盆系的重要地质资料。首次在太平洋使用无缆取样器,并取得95.9%的成功率。
1987年08期 No.5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据台湾《中央日报》1987年5月30日报道,台湾中国石油公司于5月29日对新竹近海"长隆(CBL)四号"井进行了油气测试,确定未来可日产5万立方米天然气和约15吨原油,是继新竹近海长康(CBK)油气田开采成功后又一喜讯。
1987年08期 No.5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1987年6月,中日联合勘探开发渤海石油资源的合同期满,但日本打算保留24%矿区的勘探开发权益,并将在近期与中国签订关于上述矿区权益的协议,继续参加渤海油田的勘探开发事业。日本保留的矿区有渤海第一油田的BZ_(28-1)构造、BZ_(25-1)、BZ_(28-2)、BZ_(34-1)至BZ_(34-7)构造群及CFD_(13-1)构造约1000平方公里。
1987年08期 No.5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今年4—8月间,日美联合对日本列岛南部的小笠原和马里亚纳海域作大规模的潜航调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家使用了4000米级"阿尔文"号潜艇进行海底调查。其目的是调查和发现海底热液矿床、海底火山活动等,观测与地震和火山活动相关的板块运动,以查明海底扩张活动的实况。
1987年08期 No.5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据海洋水下科学研究院介绍,最近在上海成功地试验了第一座"3000米海底实验室"。4名潜水员在海底实验室工作和生活了24个昼夜。在这次国内首次300米氢氮饱和模拟潜水试验中,填补了我国海洋水下工程研究领域的许多科研项目的空白。它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深海打捞救助和海洋考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1987年08期 No.5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徐脉直;
<正>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于5月20—25日在湖北江陵召开。开幕式上,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刘光鼎副局长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深化改革,把石油地质海洋地质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报告。报告对"六五"期间石油海洋地质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系统的总结,对"七五"期间的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987年08期 No.5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陈国威;李培廉;
<正>1987年6月21—26日于上海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富集条件及油气资源评价"(75-54-04)的三个一级专题设计进行了审查。部科技司、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石油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无锡中心实验室、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
1987年08期 No.5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蔡乾忠;
<正>第六届东南亚矿产资源地质会议于1987年7月6—1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CCOP在大会前三天举行了资源评价编图协调员会议。该会由国际地科联秘书长R.S.Larsen和CCOP主任Sermsakdi主持,我国协调员杨登维和蔡乾忠参加了这次会议。此外还有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南朝鲜和越南等国代表,日本以观察员身份列席。这次会议有三个主要议题:
1987年08期 No.5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王学言;
<正>《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第四次工作会议于1987年7月23—31日在青岛举行。会议期间各Ⅱ级课题负责人就编图进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外协Ⅲ级课题负责人对所设定的Ⅲ级课题进行了论证。自第三次工作会议以来,系列图的编图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进入实际工作阶段,不少单位在会上展示了供讨论用的草图。编委会对各类图件的编制内容、成图方法、都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並制订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针。编委会认为提交会议讨论的外协Ⅲ级课题对编图工作十分重要,同意设立。
1987年08期 No.5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丁东;
<正>国家海洋局与国家计委国土局,于1987年6月24—27日在天津召开了"渤海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环渤海省市的科研、高等院校等代表81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在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和开阔思路的基础上,对渤海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987年08期 No.5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许红;
<正>继1976年9月第一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近11年之后,第二届会议于1987年7月4—8日在安徵省泾县召开。来自全国53个单位的135位正式代表、三位学部委员和34位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62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油气化探系统理论、工作方法和实践等。其中程序合理、指标齐全、效果较好的工作方法有:水化学法、烃气测量法、土壤测定法等。
1987年08期 No.5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