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才旺;
1970年以来,在我国南海开展了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工作,新发现了两个海槽、两个海岭和17个海山地貌单元己被正式命名,表明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取得新的成果,对促进海洋考察和研究,以及我国将来同邻国就南海海域划界问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7年07期 No.5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0 ] - 丁禾;
<正>1985年4—5月,日本地质调查所在伊豆-小笠原海域调查时,用拖网取上一大块(56厘米)棱角状的矿化安山岩及新鲜的二辉安山岩和粒玄岩。1986年5月,又在该取样点拖取到全部被硫化物严重浸染的30多公斤蚀变安山岩。取样地点是在小笠原海沟以西的七岛-硫黄岛海脊火山前缘Kaikata海山的破火山口底部(水深913米)。
1987年07期 No.56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陈宗团;
<正>在现代热带环境中的泥、砂和文石或镁方解石生物骨架碳酸盐沉积物的石化过程中,海底胶结作用较为强烈。本文主要论述与牙买加裙礁中胶结作用有关的孔隙水化学,并提出一种可以用于其它相似环境礁的模式。取样和分析从孔隙水井中取出的样品在15分钟内分析完毕T、pH、Eh和AIK_T、
1987年07期 No.56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 董贻平;
<正>东马里亚纳海盆位于马里亚纳海沟以东,太平洋板块之上西太平洋中。盆底平坦,两侧为加罗林海山和麦哲伦海山,最大水深为6100米。以前的工作认为,海盆下伏侏罗纪地壳(Larson和Chase,1972;Cande等,1978),据中生代磁异常推断,假定扩张速率恒定,则地壳年龄为170百万年。最近通过对深海钻探计划的成果和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对该海盆的发育史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1987年07期 No.56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 邓爱军;本刊编辑部;
<正>最近,美国利用钻石和施压枪模拟了行星内核中的压力,发现地球中心比太阳表面要热,地核温度大约为6880℃(从前估计为2700—3700℃,太阳表面温度大约为5760℃。美科学家亚伦斯认为:地核高温热能,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而是在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形成的。
1987年07期 No.5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0 ] - 朱佛宏;
<正>波斯湾沉积盆地是世界上特大油气聚集区之一。它富集了全世界所有碳氢化合物储量的将近62%。在构造上,该盆地位于努比亚-阿拉伯地盾和阿尔卑斯褶皱造山带的接触处。盆地内包括美索不达米亚边缘坳陷和阿拉伯地台的一部分,在地层剖面中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岩石的总厚度达4.5—7公里,而凹陷的最大深度约为15公里。最年轻的沉积层属于下中新统—上、中渐新统,其下为上白垩统、
1987年07期 No.5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0 ] - 孔祥瑞;
<正>关于白垩纪末陆生爬行动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种类的大量消亡以及白垩纪/第三纪界线的地球化学异常,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巨型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灾变事件"所造成。Alvarez等认为,撞击地球的天体的直径约为10公里,其运行速度为25公里/秒,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的直径大于100公里。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还认为,天体与地球的碰撞点位于海洋。
1987年07期 No.5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李赶先;
<正>自地球形成海陆地貌景观以来,地表物质就在太阳能和重力势能作用下由陆向洋搬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这一过程竟然没有打破地壳均衡.现在的地球仍处于均衡和近均衡状态,这说明地球内部有一种自洋向陆的物质迁移作用,它补偿了外动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大陆物质的减少和大洋物质的增多。笔者认为,
1987年07期 No.56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袁晓茂;
<正>在地壳驱动力探讨——相关说一文中,作者认为地壳演化的历史,就是外动力地质作用打破地球均衡,内动力地质作用恢复地球均衡的历史;把太阳能和重力势能视为打破地球均衡的原因,並结论洋中脊裂开是被动裂开。但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地球演化的历史却是内动力地质作用打破地球均衡,外动力地质作用恢复地球均衡的历史。
1987年07期 No.56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0 ]
- 路石;
<正>5月16日,"海洋四号"船利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在中太平洋6308米水深处取到7.03米柱状泥样,这是我国在超过6000米水深的大洋底首次获取长岩芯。
1987年07期 No.5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 寇养琦;
<正>南海珠江口盆地1:20万区域浅海工程地质调查,在完成大量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上,于今年四月初有两口浅海工程探井公开对外招标。施工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本区浅层地震剖面的层序划分,建立区域浅层地层层序;了解浅层土的力学性质,结合深层构造的发育,研究海洋工程地质条件,
1987年07期 No.56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郑志昌;
<正>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今年4月9—10日在F—50—19图幅ZD18测线水深50多米的1、2号站位使用重力活塞取样器进行柱状取样,取得了7.80米和7.36米直径为72毫米样品的好成绩。这是在珠江口盆地北部开展柱状取样工作以来的一个新突破。该地区所进行的柱状取样均采用重力式柱状取样,所取样品长度较短,
1987年07期 No.5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周艺成;
<正>上海市天然气考察团一行八人在市建委副主任陈正兴的率领下于3月29日—4月13日在泰国进行了短期考察,参加这次考察活动的有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市煤气公司、市公用事业局的有关领导。代表团受到泰国石油总局副总裁的热情友好的接待,听取了石油总局及其下属机构的介绍,双方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並参观了埃勒旺气田的天然气采集、处理平台及生活平台;
1987年07期 No.5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李继先;黄新年;
<正>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在东海台北坳陷瓯江凹陷石门潭构造上成功地钻探了"石门潭一井"。这是"勘探三号"在结束了"弧山一井"钻探施工並见到原油之后,直接拖航至"石门潭一井"新井位,连续施工了两口油气探井的首次尝试。
1987年07期 No.5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沈政威;
<正>Seawarel国际公司最近为在墨西哥湾作业的海上平台供应船制造了一种新型的锚泊浮筒。这种浮筒的作业水深可达183米,仍然可保持足够的浮力,该浮筒宽2.4米、长3.8米,净浮力11350公斤。是新型锚泊系统的主要部分。供应船可将此浮筒作为系泊浮筒,也可将船连接到浮筒上,作备用浮筒。在系泊方式中,供应船的船首用一根缆绳与浮筒相连,而船尾用两根缆绳与平台连接,
1987年07期 No.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0 ] - 沈政威;
<正>据《亚洲油气》1987年3月刊报道:FMC公司设计的具有独特的出油管连接器的采油树于1987年1月10日成功地安装在巴西马令巴油田411.5米水深处的一口油井上,从而创立了世界上最深的海底油井完井记录。完井作业是从一座钻井平台上进行的,作业时间仅用30个小时,
1987年07期 No.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沈政威;
<正>位于西伯里亚西部的苏联第二大气田亚姆堡气田业已投产,从而使苏联的天然气产量在第12个五年计划中有大幅度增长。1985年苏联的天然气总产量为6430亿立方米,到1990年将达到8350—8500亿立方米。亚姆堡气田毗邻喀拉海的塔丝半岛上,该气田的估计储量为4.4兆立方米,
1987年07期 No.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荷兰Unocal石油公司1986年7月在荷兰近海区首次使用三脚塔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作业。采用三脚塔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开采石油。该平台耗钢量少,结构简单。它拥有钻井甲板、控制室、直升飞机坪和紧急避难室。
1987年07期 No.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日本三井海洋开发公司从美国狄利管理服务公司引进打垂曲线斜井的新技术、用来开发海底石油或打地热井。根据日本已打的14口垂曲线斜井统计,与以往采用其它方法所打斜井相比较,钻探速度快26%,每英尺钻进,从300.28美元下降到217.52美元,节资27.6%。这种方法优点是减少了钻井过程中对地层的压力和摩擦力,
1987年07期 No.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1986年8月,加拿大海湾石油公司因石油价格暴跌而停止对北部的波弗特海的石油资源的开发。现因石油价格回升,又决定于今年恢复石油开发。该公司计划于今年夏季,在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油井中,选择3口油井进行开采,投资1.2亿美元。另外,该公司还拟定了开发波弗特海阿玛利加克油田的计划,总投资90亿美元,主要用于钻井和购置采油设备、铺设输油管线等。
1987年07期 No.5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张维德;
<正>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今年3月31日日本石油公司宣布,已与美国的雪佛隆石油公司就共同勘探、开发美国国内石油资源一事达成协议。从1 987年开始,将用三年的时间,在陆上和近海共同钻探试钻井约50口。进行共同勘探、开发石油作业的范围为雪佛隆北美大陆总公司一雪佛隆USA所拥有的美国国内矿区。
1987年07期 No.5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海重;
<正>为了积极配合地矿部大洋地质科学调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海洋地质科技情报网三个单位的10多名翻译、专业工作者通力合作,以快的速度好的质量译完苏联科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新书《太平洋中部铁锰结核》。该书系苏科院海洋研究所第122卷著作集,书中以《门捷列夫》号考察船几个航次的实际资料为基础,
1987年07期 No.5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正>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学术会议将于1988年9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这次学术会议的讨论重点是:东亚及西太平洋的海洋地质问题,主要有:(1)三角洲:亚洲沿岸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2)边缘海:亚洲边缘海的构造、地层、沉积和古海洋学;(3)大洋: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及亚洲有关海域的地质问题。
1987年07期 No.5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海重;
<正>《海洋四号》调查船首航太平洋进行地质科学调查,自去年11月30日启航,历时201天,航程48000多公里,于1987年6月18月胜利返抵广州。地矿部在广州黄埔原南海船厂码头举行热烈的欢迎大会,张文驹副部长和黄清渠副省长及地矿部、广东省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系统职工代表近300人到码头欢迎。
1987年07期 No.56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