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禾;
<正>早第三纪各大洋发生的大地构造事件分别简述如下:1、南大西洋在白垩纪初,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南大西洋脊与西印度洋脊从布维海脊三联点处分支,第三支延伸至威德尔海盆。威德尔海从南向北发育,形成南大西洋。在115—100百万年前,使两个大陆在赤道附近最后分开。在这一过程中,南纬30°附近沃尔维斯海脊和里奥格朗德海隆这条近于横向的火山脊是对南面开阔海洋环境的有效障壁。尽管在早第三纪初两面的大陆已分开600—700公里,但却几乎没有来自北方的环流,在北面的诸边缘盆地中形成很厚的蒸发盐沉积,而南方的海盆则接受远洋沉积。
1987年03期 No.5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候桂卿;
欧勒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角速度恒定(旋轴极例外),因此,在理论上用角速度表示板块的扩张速率较为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上,将现行表示方法的数据换算为角速度时,其值极微,约为每年百万分之几度,很不方便。但以地质的眼光看待地球的发展,时间常以百万年计。因此,现在看来是很不方便的事,也许将来有一天在描述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运动速率时,颇觉方便也未可知。就目前来讲,两种表现方法各有利弊。
1987年03期 No.52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朱佛宏;
<正>中生代与新生代交接时期,生物界发生了"中生代"大规模生物灭绝。大约6500万年前,在海洋中消失了原先占统治地位的菊石、箭石和若干无脊椎动物、爬虫类和全部的有翅爬虫类;而在陆地上则留下了恐龙的最后痕迹。近年来,认识到两类具钙质骨骼的超微浮游生物(颗石鞭毛类和浮游有孔虫)种属数目的突然减少对整个生态体系的影响很大。这种"大规模生物灭绝"在地球的历史中还见于下列时代交接期:
1987年03期 No.5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 王显棣;
<正>《Д·门捷列夫》科学考察船第31航次在开普盆地(东南大西洋)以回声测探仪完成了范围不大的多边形海域测深。在盆地中心有一海山,其深度为2979米。用卫星进行了定位,按对角线测量法以单程为16—32英里进行测量,测线总长为135英里,根据取得的资料编制了开普海盆研究区的海底测深图。等轴多边形中心山的高度为2200多米,利用回声测深仪测定的其顶点最小深度为2763米,比过去已知深度少216米,
1987年03期 No.5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董贻平;
<正>为了确定太平洋盆中海山的地磁极性史,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调查了除夏威夷脊以外的太平洋盆海山的地磁极性。编制了一张磁场变换表,清楚地标明了全部地磁极性。附图标出112个海山的位置和地磁极性,其中89个是正极性,23个是反极性。根据下伏地壳的年龄把海山分为两组(见表1),地壳年龄大于65百万年者出现在太平洋西部和中部,以正极性的海山为主;而地壳年龄小于65百万年者出现在太平洋东部,正极性和反极性海山混合存在于老的地壳上,
1987年03期 No.52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 孙克虬;
<正>近几年来,清楚地看到古生代末单一的超大陆(即泛古陆)经中生代和第三纪逐渐解体而成为现今之大陆格局的概念,是过分的简单了。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引起泛古陆西部解体。与此同时,一系列相当大的大陆碎块漂过泛古洋,联接在北美西缘及亚洲东缘和东南缘上。这时,构成劳亚古陆东部一部分的南面的一些陆块,系起源于特提斯海另一侧的冈瓦纳超大陆,这种边缘增生作用可能开始于古生代。
1987年03期 No.5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张维德;
<正>日本石油公团近年来对南大洋作了多次地质调查。本文简介1979年—1985年初进行的第TH80、TH81、TH82、TH83、TH84航次的调查成果(1985年—1986年的TH85航次报告尚未披露)。一、别林斯高晋海TH80航次在该海域,分布有北西-东南向的英雄断裂带、图拉断裂带、埃尔塔尼断裂带。洋底的年代从大陆向海侧变老。据地磁异常推测,从阿尔克海岭朝向南极大陆一侧,以前形成的俯冲海沟现在已不活动。主要工作集中在自深海底至陆隆之间,在西经70度附近曾到达大陆架。
1987年03期 No.5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路石;
<正>2月7日,我国首赴中太平洋开展综合地质调查的地矿部"海洋四号"船,在6000多米洋底,利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取获一段完整岩芯,从而填补了我国大洋地质调查在这方面的空白。它将有助于我国基础地质理论的研究,对揭示太平洋地质史很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结合其它资料对调查区域的深海矿物资源具有实际评价意义。
1987年03期 No.52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国;
<正>据报道:首航中太平洋的"海洋四号"调查船于1986年12月18日—1987年1月4日,完成了8个测站18次深水采样和9761公里重力、测深及207.5公里海洋磁力、多频探测、单道地震等地球物理调查。调查区的水深都在5000米以上。在8个站位中有6个采获锰结核。利用无缆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重力取样和海底拖网进行18次采样,成功14次,成功率达72%。该船于4号站位喜获丰收,两次无缆抓斗共采到9.1公斤锰结核;
1987年03期 No.5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周永灵;
<正>由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建立完成的海洋地层层位和速度库(简称海洋地震库),最近经评审小组,通过了部级鉴定。海洋地震库是海洋地质资源数据库的一个子库,属于国家"六五"重点攻关项目"地矿部石油普查勘探数据库"系统的一个子项目。该库建立在以DUAL68000为宿主机的系统上,使用INGRES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照关系数据模型,组织存放了海洋地震炮点座标、地震反射层层位、地震反射波迭加速度等数据信息。
1987年03期 No.5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叶学洋;
<正>据报道,台湾"中油公司"在苗栗县出磺坑131井和132井分别于1986年11月11日和10月22日钻获天然气。其产量分别为12.2万立方米/日和20.14万立方米/日。据悉不久即可供气。
1987年03期 No.5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李春;谭立香;
<正>为了扩大服务领域,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技术开发公司自筹资金,于1987年元月1日正式建立了工程地质土工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引进了常规压缩仪、等应变剪力仪、电动相对密度仪、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等常规土工试验仪器。可以准确地提供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先期固结压力、抗剪强度等土力学指标,以及液塑限、容重、孔隙比、孔隙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渗透系数、颗粒组成等物理指标。
1987年03期 No.52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日本石油公团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要求,决定投资1亿美元,继续推进中日联合开发渤海石油。中日渤海石油开发事业自1980年签订勘探合同以来,共同发现了11个中、小规模的油田,至1987年6月合同期满。但中国方面认为矿区内还有许多未经勘探的构造,要求石油公团继续进行勘探。日本石油公团和中日石油开发公司、石油资源开发公司、帝国石油公司、出光石油公司成立联合调查小组,
1987年03期 No.5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1986年10月,挪威海洋研究所派遣专家访问日本,与日本通产省科技厅共同讨论两国联合开发海底矿产资源事宜。该研究所在1980年就制定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计划,共撰写了80份关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其它海域进行商业性开发可能性的调查报告,其目的是要实现国际协作,联合开发海底矿产资源。这次赴日,两国还交换了各自的海底矿产资源调查资料。
1987年03期 No.5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李廷桓;
<正>美国西部海岸专属经济区第一部范围广阔的海底地图集已由美国内务部出版。这套共152张的图集揭示了潜在的能源和矿产的分布范围,展现了大量以前尚未勘测到的海底火山、滑坡、断层以及河道等现象。海底图象是由"地质长距离斜测声纳"(GLORIA)的声谱记录产生的。
1987年03期 No.5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山东海洋学院朱而勤副教授编写的《大洋锰结核矿物学》一书,即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五章共16万字、图版76幅。分别论述了锰结核的基本特征;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矿物成份;从晶体场理论、结构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锰结核矿物的晶体化学问题和锰结核成因,着重阐明了铁、锰矿物、微量金属的稳定场和形成的动力学问题等。本书不仅可供从事矿物、沉积、矿床学工作的野外地质和科研人员使用,
1987年03期 No.5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张维德;
<正>1986年12月号日本《海洋科学》杂志披露:大洋中脊的扩张轴处所发现的热液活动,对于研究年轻洋底和海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声称,在1986年6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深海2000"号深潜艇在冲绳海槽发现了与大洋中脊相同的热液活动。此外,在日法"海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于日本海沟和南海海槽发现了巨大的生物群落。这表明伴随洋底的俯冲,存在特殊的涌水。
1987年03期 No.5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叶学洋;
<正>据报道,得克萨斯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国际联合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七家公司参加了印度海域的石油勘探投标,目前正进行谈判。印度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特修改了合同条款,使得有利于双方。当前印度每年石油产量为3000万吨左右。
1987年03期 No.5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侯桂卿;
<正>最近,由芬兰波里的劳马-雷波拉公司和布朗、罗特公司联合设计了一种移动式钻采平台,命名为RR—3090,可用于北极水深30米以内的海域,整个装置均采用钢质结构。该装置的上部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型体好似驳船,分别用作起居室和海上设备储藏室、开发钻井和维修室,以及处理室。
1987年03期 No.5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松;
<正>~~
1987年03期 No.5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正>本刊自1986年下半年度起改由编辑部自办发行《海洋地质译丛》是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的综合性情报刊物。主要任务是及时而准确地把世界各地和国际性组织在海洋地质领域中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给广大读者。本刊为双月刊,全国发行,每逢单月22日出版,16开本,80页,单价0.80元,全年4.80元。从今年下半年起改由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请新老订户注意及时续订,以免影响阅读。欢迎单位、个人订阅(个人订阅七折优待,在校学生订阅对折优待)。
1987年03期 No.52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